原标题:“土特产”鼓起百姓“钱袋子”
——看乐安县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清晨4时,天还未亮,乐安县增田镇石陂村蔬菜基地已是灯火通明、一片繁忙,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驶往南昌等地。
“村里蔬菜品质好,不愁销路,菜农‘钱袋子’越来越鼓,有的还在县城买了房。”石陂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才介绍,石陂村有着二十年的规模种植蔬菜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现有蔬菜基地800余亩,大棚1510个,种植户达68户,其中脱贫户有26户。
2022年,该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4.9%,增幅位居抚州市第一、全省前列。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正是乐安县近年来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带来的结果。
盘活资源,在“土”字上做文章
夏日里,万崇镇池头村的山岗上满目苍翠,千亩油茶林连绵起伏,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油茶果缀满枝头,微风拂过,芬芳四溢。
“十年前,70余户村民将村边的荒坡地开垦成油茶林,如今村里建起了茶油压榨加工车间,注册了商标,不仅绿了荒山、美了村庄,还鼓了村民钱包。”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邱文武自豪地说。
王奇辉是池头村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通过收购村民滞销的辣椒、生姜、大蒜、糯米、双孢菇等原料,利用村集体闲置房,聘请脱贫户务工,企业生产销售米酒、红鱼、红腐乳等土特产,实现了村集体、脱贫户、企业三方共赢。”王奇辉说。
盘活资源,盘活的是闲置的土地和滞销的土货;在“土”字上做文章,就是要用好土地,念好“土”字诀。
走进公溪镇新居村,绿树掩映、瓜果飘香,一处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房前屋后。“以前村里的杂草地、垃圾堆,现在变成了菜园、果园,不仅环境好了,收入也多了。”新居村脱贫户曾红兰高兴地说。
新居村村办公司将村民房前屋后等处5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土地,种上马家柚以及红叶石兰、格桑花、波斯菊等花卉,收益由村集体和农户按比例分红。“新居村还以每亩380元的价格,将500余亩土地流转给村办公司,创建冬瓜种植基地,聘请村民管理,2022年冬瓜总产量达900余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公溪镇党委书记黄赵平介绍。
“县里坚持统一开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整合资源要素,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活了资源、富了村民、美了村庄、强了集体’的良性循环。”乐安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曾晓平说。
如何将“荒芜地”变废为宝,种出“摇钱树”,需要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对此,乐安县出台扶持政策和奖补措施,积极引导农户尤其是脱贫户盘活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养殖业、加工业,丰富和拓展土特产品种类。
因地制宜,在“特”字上下功夫
“一把刀,一根铲,挑起篓筐去挖笋;扫庭院,开笋仓,家家户户晒笋忙。”盛夏骄阳似火,正是晒笋的好时节,招携镇坝上村村民叶禄明家房前屋后晒满了金黄色的笋干。
“一根大笋能卖到10块钱呢。”叶禄明笑得合不拢嘴。坝上村坐落在鸭公嶂下,村民靠山吃山,因地制宜种植竹笋,去年因为干旱导致笋干产量减少,但价格却翻了一番。
乐安县境内丘陵起伏,大小山岭星罗棋布,山林面积占全县面积近八成,土壤、气候适合毛竹生长。“‘乐安竹笋’口感鲜嫩脆爽、清香自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首批‘中欧互认’产品。目前,乐安毛竹林面积有39.83万亩,竹笋年产量约17万吨,总产值突破20亿元。”曾晓平介绍。
因地制宜打好特色优势牌,靠的是资源禀赋,但想要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必须强化优势、放大特色、突出差异,最大化提升土地价值和经济效益。
山林面积多、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等,也有利于蜜源植物养分转化为糖类,蜂蜜更醇香。对此,养蜂人萧春才经营起了他的“甜蜜”事业,带动300多名蜂农建立起六大生态养蜂基地,开发出多种口味独特的蜂蜜产品,其公司年产蜂产品、蜂蜜果茶6000吨以上。
萧春才告诉记者:“我们为村民免费提供蜂箱、蜂种和技术,再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蜂蜜,提高蜂农的收入。”萧春才“甜蜜”事业的发展,正是乐安将发展蜜蜂产业作为惠农增收、农业增效重要抓手的缩影,其“采蜂人”蜂蜜已成为乐安蜂蜜产业的特色名片。
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乐安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调优结构、创建品牌、壮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目前,我们已种植设施蔬菜2万亩、中药材5万亩、油茶林19万亩、双孢菇100余万平方米、养蜂1万多箱、养小黄牛2.1万头……”曾晓平如数家珍,“乐安竹笋”“乐安红鱼”“乐安双孢菇”等独具地方风味的预制菜得到快速发展,“乐安花猪”亦深受市场欢迎。
延伸链条在“产”字上谋突破
为提高竹笋产能、延伸产业链,乐安整合竹笋龙头企业等,成立抚州市竹笋产业化联合体。
“成立联合体后有效连通了竹笋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物流、旅游等环节,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上各主体之间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促进了乐安竹笋产业优化升级。”乐安县登仙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传明介绍,公司还兴建了竹笋文化馆,开展竹笋文化研学,挖掘乐安竹笋文化,推动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乐安竹笋”已远销国内外。
乐安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重点围绕竹笋、蔬菜、食用菌、油茶、蜂蜜和肉类等特色产业,拓展延伸加工链条。“同时,县里已投入近千万元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网建设,目前全县已有冷库容量约4.2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车30台,培育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平台188家,年销售农产品5亿元以上。”曾晓平说。
在“产”字上谋突破,不仅仅限于产能和产业链,更要注重产业协同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生态转型。
走进万崇镇古樟湾乡村森林公园,漫山遍野的紫薇花争相斗艳,游客纷纷拍照打卡。“乡村森林公园坚持‘旅游 产业’的发展模式,已建立苗木种植基地、特色水果种植基地、飞鸟乐园等,实现了特色产业与旅游有机结合。”万崇镇党委委员陈琴介绍。
从古樟湾乡村森林公园驱车5分钟可到达乐安县天宝生态园,园内开发了特色四季水果采摘园、菌类研学科普区、动物观赏区、原生态康养区等,是集产、教、研、学、游于一体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我们将打造宜学、宜游、宜养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乐安县天宝生态园负责人曹志云介绍。
农旅融合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振兴。“生态园吸纳了周边脱贫户就业,为村里留守儿童提供文化服务,为村里农副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丰林村、坪背村等通过资金、水库产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曹志云说。(谢龙龙)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