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出发,驱车63公里,便可见到重山掩映中的英川村。该村毗邻百山祖国家公园,是“风情古镇、幸福英川”所在地。
英川村曾经受地理位置偏远因素制约,面临人口大量外出、村庄逐渐萧条的尴尬局面。当地干部痛定思痛后,下定决心打一场“翻身仗”。2017年年底,一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起来,拆除猪栏、简易棚、违建房屋,街巷立面改造、线路整治,引活水环村,新建文化礼堂……经过改造的英川村“涅槃重生”,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据统计,英川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10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83.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4200余元变成了6500余元。这背后,环境综合整治和“党建联建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功不可没。
如果说人居环境的改善是“面子”,那么产业发展兴村富民就是“里子”。
在“党建联建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下,英川村将当地的红心李、稻田鲤鱼干、薄壳田螺、粉皮、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产业纳入了发展蓝图之中,迈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只要吃过英川红心李的,第二年都会再来找我们购买。”英川村党总支书记吴学平说,英川红心李的红、脆、甜已经是公认的金字招牌,每年一到丰收季就供不应求。村里借势打造了50余亩高标准的牛头模红心李基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约13万元。“今年我们计划把基地扩大到200亩。”吴学平说。
此外,英川村还将村集体闲置的河道、水库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投放本土溪鱼苗后对外承包。同时,投资光伏项目、水电站、“山海协作”宁海投资项目、便民巴士等县乡联建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特色融合发展闯出了“共富”新路,2022年,英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4.1万元。
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村民致富渠道也在不断拓宽,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村民吴小玲是英川粉皮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当地英川粉皮“共富学堂”专门聘用的讲师,负责每月不定期在英川村文化礼堂教授粉皮制作技艺,带出了一批批学徒。她还创办了家庭农场,带着当地100余名村民一起干。农场的粉皮干、红米、乌米搭乘着电商直播的快车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一根网线让英川粉皮“走”出深山,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目前英川粉皮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5000万元。眼下,英川村还计划外请专家指导村民提升农产品品质,做优供应链和包装,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的价值。
美景纷呈、美食荟萃,古老质朴的英川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上,书写着新的答卷。(吴晔 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