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是浙江岱山县渔民们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生活之道,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坚守着捕鱼行当。小渔村的渔民,多以家庭为劳动单位,驶一条船、带一张网乘风破浪,在忙碌中收获着大海的馈赠。
岱山不仅是“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还是东海的一座“活鱼库”,为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然而随着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人们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小岛渔民们也在不断解锁“靠海吃海”的新技能。
在“千万工程”、美丽海岛建设的背景下,岱山县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改革,加快休闲渔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渔民多渠道增收。不少渔民从船上创收走向海边致富,“劝夫上岸”也成为越来越多渔嫂们心里的小盘算。
“上岸开民宿,带你去致富。”小懒猫客栈的女主人何央球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她的劝说下,丈夫郑志道结束了30多年的捕鱼生涯,上岸参与经营,家里的民宿规模扩大,增加了4间客房,还扩展了餐饮服务。何央球还鼓励渔民、渔嫂加入民宿行业,结束了不少家庭丈夫海上漂泊、妻子辛劳守家的状态。
“旅游旺季村里的民宿常常是一床难求。”何央球笑着说,以前渔嫂聚在一起主要是打麻将,现在很多都在聊民宿经营方法。
岱山县衢山镇凉峙村三面环山、北面临海,岛上渔民大多从事传统渔业捕捞,沿着岛万线四平村北面的盘山公路而下,大海、沙滩映入眼帘,白墙、红瓦顶的民房错落有致。元舍素海、观而……海边民房都挂出了店名,不远处停靠着几辆外地牌照的旅游大巴。海岛环境的改善,吸引各地游客的涌入,“叫醒”了这个原本静谧的小渔村。
海岛风情引来“流量”,“千万工程”不仅让海岛发展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更让渔民的生活变美。凉峙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造盘山公路、立面改造和“影像凉峙”灯光秀,提升乡村整体形象,让美景留得住游客,并支持渔家乐、酒吧等新业态,让村民口袋更“鼓”。
除了经营海岛民宿,渔民还蹚出了多样化发展的新路子。58岁的王波算得上是岱山当地休闲渔业老板中的“佼佼者”,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船老大父亲出海捕鱼,经过多年历练,也成为一位船长。一次海上意外事故后,王波上岸寻求出路,先后开过蟹笼厂、渔网厂,但效益不尽如人意。
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王波看到海岛环境美、人气旺,认准了休闲渔业的发展前景,成功吃上了“旅游饭”。随着舟岱大桥的通车,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当一回渔民、体验出海捕鱼、品尝美味海鲜等一站式服务,深受游客喜爱。“现在还是靠海吃海,但跟老一辈相比,我们吃出了更多新办法、新滋味。”王波说。(记者 黄筱)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