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托里县脱贫摘帽,并逐步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跨越。如今,托里县畜牧业形成产业化与规模化,特色种植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庭院+特色种植养殖”发展模式促进了村民增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和拓展,乡村振兴不断加速。
产业园助力畜牧业提档升级
托里县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产业布局,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全面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
近日,走进托里县畜牧产业园,饲草料加工、仓储、物流、交易集散中心,养殖区,优质牧草示范种植基地,有机肥加工区映入眼帘,园区占地9000亩,为全县畜牧养殖产业打造了一站式养殖服务平台。
在托里县畜牧产业园的饲草产品交易中心内,工人们正忙着打包已经加工好的饲草料,几百捆的饲草料平整地堆放在厂房内。“为了防潮、防霉,我们会对饲草进行包装,这样这些草料就能存放更久了。”托里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雪峰说道。
针对牛与羊对于饲草的不同需求,饲草产品交易中心还对牛与羊的饲草料进行了不同的配比,从而使饲草料更适合不同的牲畜,并且其使用的玉米秸秆柔丝机不仅可以减少饲草的浪费,还提高了饲草的适口性、减少了饲草的浪费。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饲草的利用率,饲草产品交易中心在2022年7月引进了由环模式制粒机、锤片式粉碎机、逆流式冷却机等设备组成的草颗粒设备,其年产量达到了10000吨。“饲草在经过这些机器颗粒化后,不容易被牲畜浪费,饲草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赵雪峰说。
作为塔城地区唯一的自治区级应急救灾草料储备库于2010年在托里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该储备库仓储能力仅达2000吨,但如今在饲草产品交易中心成立后,托里县的年饲草料储备量达到了10000至20000吨。
托里县为了促进当地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托里县畜牧产业园申请了1040万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内水、电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托里县将继续提升园区的建设发展水平,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不断延链补链形成畜牧产业聚集、全产业链条发展,积极争创一二三产融合的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
特色种植业铺就产业融合之路
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托里县的特色种植业也在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铺就了产业融合之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鹰嘴豆、塔尔米等产业的振兴。
七月的托里县,空气清新,景色秀丽,多拉特乡多拉特村万亩鹰嘴豆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弯着腰在田地里除草。
托里县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十分适宜鹰嘴豆的生长,且托里县水资源较匮乏,而鹰嘴豆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非常适合在托里县种植,如今托里县鹰嘴豆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20000亩。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鼓励村民种植鹰嘴豆,采取“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今年,我家订单种植鹰嘴豆35亩,今年大概能挣4万余元。”村民阿依丁·吾马尔哈孜说道。
像阿依丁一样,全村1.1万亩鹰嘴豆全部采取了订单种植模式,成熟后统一由公司收购,不仅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也让村民不用再为销路发愁。
鹰嘴豆的增产增收,离不开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提前谋划、主动作为。2019年3月,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与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引进适应性好、抗病性强、丰产性高的“托鹰2号”新品种推广种植,亩均产量从120公斤提高至250公斤。
塔尔米是广大哈萨克民族喜爱的民族特色食品,目前,托里县塔尔米主要种植区域为多拉特乡,种植面积3000余亩,平均亩产150--180公斤每亩,通过加工企业(合作社)订单种植,收购价格6元每公斤。
“在合作社成立以前,塔尔米的销售价格最高才4元。”托里县多拉特乡人民政府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吾拉尔·叶尔肯说,“现在通过合作社的订单种植,村里的种植户也能赚到更多钱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塔尔米的产量,托里县通过“科技小院”项目,引进和培养塔尔米优良资源、推广新品种以及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服务,建设塔尔米试验示范基地,并与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具有更高产量的塔尔米。
“庭院经济”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托里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践行“三区分离”,发展“庭院经济”,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其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践行着生态振兴,绘就了托里县宜居宜业“新画卷”。
托里县多拉特乡吉也克村旧址干旱少雨,常年刮风,村民祖祖辈辈以发展传统畜牧业为主,自然条件成为束缚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严重桎梏,2018年,吉也克村全村整体搬迁至距县城仅17公里的g335国道附近。
走进搬迁后的托里县多拉特乡吉也克村,平整的马路上车辆缓缓行驶而过,马路旁墙上绘画的56个民族的画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光芒,走进农户的庭院,这里干净又整齐,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分离,农户们还在自家的空地种起了辣椒、茄子与土豆等蔬菜。
在托里县多拉特乡吉也克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当地结合村民闲散土地多,缺少规划的特点,按照“三区分离”的标准指导村民改造院落,投入148万元对59户村民的前院后圈进行硬化和美化,使村庄更加整洁、美丽。
为了促进村民增收,吉也克村发展起了乡村庭院经济,他们结合本村经验,利用庭院空余土地种植各类蔬菜及果树,这不仅提高了空气质量,而且也切实提高了收入。“我在院子里种蔬菜之后不仅自己不用买蔬菜了,还能把多余的蔬菜带到夜市销售。”托里县多拉特乡吉也克村的村民阿依古丽·子龙说道。
由于村中的哈萨克族擅长畜牧而不擅长种植,所以托里县搞起了技能培训,一方面转变牧民的思想,使他们愿意接触种植业,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除此之外,吉也克村村委会还邀请了绿风农场的技术人员到村里为村民进行一对一培训,教授他们养殖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
“我们在今年六月还举办了庭院经济评比活动,从环境卫生、庭院经济种植情况以及农户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托里县多拉特乡吉也克村党支部书记木拉提江·沙布尔江说道,“因为村民们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我们村委会的积分商店兑换香皂、洗衣粉、沐浴露等小奖品,所以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托里县乡村振兴局为了进一步促进吉也克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为吉也克村提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65万进行生产生活排污处理工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三个项目的建设。
“今年我们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托里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周伟宏说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马亮)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