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新“生态 ”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融合。
昭平县森林覆盖率达87.6%,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秀丽。今年,该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突出特色业态,发挥旅游业“一业带动百业兴”的效应,全力构建旅游供给品质化、发展全域化、效应最大化,推动旅游产业借助生态优势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昭平县国内旅游消费总额46.96亿元,游客人数443.15万人次,旅游市场稳步恢复。
1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
在县城南边3公里处,昭平象棋山茶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宗文的300多亩茶园,就在南山茶海景区附近。茶园年产茶叶9万公斤,产值可达1000万元。但刘宗文并不满足于种茶卖茶,他办起了昭平茶制作技艺体验馆。游客不仅可以到茶园体验采摘新鲜茶叶,还可以把茶叶带到体验馆体验传统制茶技艺。
8月16日,广东游客杨秀娟在该基地研习非遗制作技艺,学习制作茶叶伴手礼。她对这种“沉浸式”的茶文旅项目赞不绝口:“我们这次旅游不单单是看风景,还能把自己制作的茶叶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我觉得这趟旅行很有意义。”
“旅游 ”是产业与产业的融合,体现了人们消费现象的扩展与演化。如今,旅游市场需求正从“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游客出行更加注重体验当地文化与生活方式。如何让游客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中?昭平县将“五月十三”文化节、瑶族“盘王节”以及“壮族三月三”等丰富的民俗文化融进旅游中,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这也是上半年游客量快速恢复的原因之一。
“几年前我就来过昭平,当时主要是因为有黄姚古镇,但这次来发现大不一样了,不仅游玩项目的选择多了,这里也越来越有文化内涵了。”游客梁斯丽说。
每年,一到中元节,黄姚古镇家家户户都会点亮寄托美好祝福与祈盼的柚子灯。村民在每个柚子上都插上一炷香和蜡烛,沿江流放。往年,放柚子灯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而今年的柚子灯节成为外地游客的狂欢活动,人们争相前往古镇“打卡”。
“中元节活动仅两天时间,古镇的客流量就达到8万多人次。”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梁玮玮告诉记者,在古镇景区,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当地特色的非遗民俗,还能体验“打铁花”、舞狮子、古镇戏班等其他项目。
2旅游与多产业跨界融合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它突破以原有景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全域旅游资源配置,实现点、线、面相互关联。今年,昭平县重点从“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茶海度假、山水养生、温泉休闲”六大旅游产品体系入手,积极推进“旅游+”跨界融合。
“今年8月到年底的档期已经全部预定排满了。”贺州市药食同源体验养生中心负责人廉永铭说,该中心推出的“疗养康复、美容保健、药食同源”之旅,满足了游客医学观光、中医药养生、中医药体验等需求。
近年来,昭平县还推出以南山茶海和故乡茶博园为主的“茶文化之旅”,以走马观画骑行绿道为主的骑行旅游,以昭平象棋山茶、黄姚古镇北莱古村、樟木林镇绿叶家园为主的民宿及研学旅游,以广西省工委旧址黄姚纪念馆配套“桂江中山号”的红色研学旅游等。
同时,通过旅游与体育的融合,该县推出骑行、长寿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开展龙舟、游艇、摩托艇、皮划艇及沿岸露营等体育旅游活动,积极申办、举办或引进“中国龙舟公开赛”“铁人三项”等国际知名体育赛事,打造集运动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桂江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得昭平县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更加优化,并从“以点带面”到“以面育点”,促进旅游要素在全域范围内流动。
3加强宣传创新经营模式
利用旅游市场回暖的契机,昭平县把握“东融”主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冷静反思客观困难,一方面“苦炼内功”,另一方面“借船出海”,加强宣传及创新经营模式。
据了解,该县出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政策及补助奖励办法》《旅游市场开拓奖励实施方案》,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涉旅企业“引客入昭”。推出“百家民宿免费住、特色产品电商展销、免门票”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优惠政策,提振全县旅游消费。
同时,该县充分利用“肇庆市鼎湖—贺州市昭平旅游宣传联盟”平台,加强旅游协作深度融合。同时,与自治区、贺州市旅游部门组团到粤港澳、华北、华东、西南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专题宣传推介、招商活动。
“我们坚持实施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战略,以产业融合撬动生态优势转化,围绕打造旅游百亿元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出台政策文件。从财税、用地、投融资、产业融合、企业扶持、行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一整套扶持办法,既巩固提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又为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有力支撑。”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表示。(记者夏晓云,通讯员杨小琴、玉桂贤)
(责任编辑:君君)